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4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88篇
林业   42篇
农学   95篇
基础科学   35篇
  287篇
综合类   476篇
农作物   92篇
水产渔业   80篇
畜牧兽医   266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硒和硫相互作用对烟草氮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在盆栽条件下进行,研究表明,低硫处理促进烟株中氮含量的提高,而高硫降低烟株氮含量。烟株氮含量随硒用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上升趋势。低硒低硫或高硒高硫处理时,硒,硫对烟株中氮吸怍表现出颉颃作用。硒和硫对烟草氮积累量的影响则因烟草部位和生育期而异。  相似文献   
992.
为探索不同补饲水平对湘东黑山羊羔羊屠宰及肉质性状的影响,选用1.5~2.0月龄的湘东黑山羊24只,随机分成3组,进行2个月的试验,试验Ⅰ,Ⅱ,Ⅲ组每只分别补饲精料100,200,300g/d.结果表明,1)Ⅰ组羔羊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分别比Ⅱ,Ⅲ组提高8.57%,l4.28%和5.64%,7.79%(P〈0.05),屠宰率、眼肌面积也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2)Ⅰ组羔羊羊肉失水率和贮存损失分别低于Ⅱ组20.4%,26.4%和Ⅲ组23.15%,27.50%(P〈0.05),且随着补饲水平的提高,羊肉色泽加深,肌间脂肪沉积加速,熟肉率下降.多项指标综合表明,补饲水平Ⅰ最适合湘东黑山羊的饲喂,Ⅰ组羔羊除增长速率快、肉质好外,还表现出了瘦肉率、熟肉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3.
硒在人和动物健康上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介绍了硒的生物学功能,硒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影响以及适当补硒对减轻因缺硒而引起的人和动物疾病的作用,并提出了比较理想的补硒途径。  相似文献   
994.
不同饲养水平下西门塔尔杂交阉牛瘤胃氮代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头装有瘤胃、十二指肠、回肠瘘管的西门塔尔杂交阉牛,对其在高、中、低3种饲养水平下的瘤胃氮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瘤胃氮的代谢随饲养水平的变化呈规律性变化趋势。在高饲养水平下,瘤胃内平均氨浓度显著高于低、中饲养水平(P<0.01);瘤胃内降解氮(RDN)的利用效率与瘤胃氨氮质量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在高、中、低3种饲养水平下,瘤胃微生物对瘤胃降解氮的利用效率分别为(64±8)%,(52±16)%及(23±3)%;不同饲养水平下,十二脂肠TN(总氮)、NAN(非氨氮)、EN(内源氮)流量达极显著差异(P<0.01),均以高饲养水平下最高;在中等饲养水平下,微生物氮(MN)的产量最高,达(76.02±3.12)g/d。  相似文献   
995.
喷施硒对大豆品质和大豆食品硒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田间试验研究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品质和大豆食品硒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浓度小于400mg/L对产量无显著影响,亚硒酸的浓度大于600mg/L,大豆产量显著下降。喷施亚硒酸钠显著提高大豆脂肪含量,特别是亚油酸含量提高1%左右,但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影响不显著。利用富硒大豆生产的大豆食品含硒量显著提高,大豆分离蛋白含硒量为7.487μg/g,豆奶粉为1.023μg/g,豆芽为1.033μg/g,白豆腐干为1.412μg/g.大豆分离蛋白可作为富硒功能食品的有机硒源,豆渣可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996.
应用土培盆栽、微区及田间试验,研究底施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对不同大豆品种生长发育、品质以及器官含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底施硒浓度0.1—0.5ppm时,生长正常;>10ppm时,苗期出现中毒症状,严重中毒时,则大多在子叶期死亡。鼓粒期叶面喷施0.025%-0.1%硒溶液,对大豆生长无毒害作用。不同品种(系)的生物学产量因施硒表现显著差异。施硒增加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含量增加.油酸、棕榈酸含量下降,且不同品种各脂肪酸组成变异较大。叶面喷硒,大豆各器官硒浓度与积累量随用量增加而提高.其中叶片>籽粒>荚壳>茎>根。  相似文献   
997.
喷施富硒液对富硒小麦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孕穗期和灌浆期以叶面喷施富硒液的方式研究了富硒液对小麦籽粒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富硒液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硒含量,小麦穗粒数、穗重、千粒重有所增加,产量增幅达5.5%~12.3%,但随着喷施量的增加,小麦产量有下降趋势。综合考虑,富硒液浓度以0.6~0.9 L/hm2比较适宜。该结果有助于富硒面粉及富硒食品的生产开发。  相似文献   
998.
通过2018—2020年连续两年田间试验,以小麦/玉米套作群体为试验对象,研究N0、N1和N2 3个水平下(施N量分别为小麦0、120 kg·hm-2和240 kg·hm-2,玉米0、180 kg·hm-2和360 kg·hm-2)小麦/玉米套作群体产量、土地当量比与土壤水分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玉米套作具有明显的产量与水分利用优势,与单作相比,套作小麦产量提高21.34%~27.80%(P<0.05),产量优势主要来源于边1行与边2行的增产,而套作玉米表现受氮肥供应的调控,在N0与N1水平下套作产量减少3.02%~11.43%,仅在N2水平下高于单作玉米;小麦/玉米套作群体的土地当量比(LER)在1.04~1.16,具有土地利用优势;在相同产量下小麦/玉米套作群体比单作群体的耗水量更少,水分利用效率更高,其中在N1水平下耗水量减少最为明显,两年内平均减少消耗47.30 mm的水分,而水分利用效率比单作系统提高2.77%~6.46%,小麦/玉米套作群体在3个施氮水平下均表现出节水与水分利用优势;套作种植还可以提高小麦和玉米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及小麦的氮肥偏生产力,两年内套作小麦的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可达64.17 kg·kg-1和11.17 kg·kg-1。因此在半湿润区雨养条件下具有发展小麦/玉米套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探讨城市园林绿化实际栽培和应用过程中通过调整钙肥施用量控制木本观赏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可能性。本研究以木本观赏植物‘桐棉’为研究对象,在Hoagland营养液配方的基础上设置7个不同水平钙浓度处理,调查‘桐棉’植株外部形态生长指标和各器官的生长量数据。结果表明:100%钙浓度条件下‘桐棉’植株的株高、根长和茎粗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6.67±4.81) cm,(105.00±4.04) cm 和(24.07±0.84) mm;1%钙浓度条件下‘桐棉’植株的株高、根长和茎粗均是7个不同水平钙浓度处理中的最小值,分别为:(10.67±1.20) cm,(19.33±2.96) cm和(2.20±0.12) mm。100%钙浓度条件下‘桐棉’植株的总生物量、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等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48.02±12.01) g,(119.85±5.68) g,(157.29±6.39) g和(50.89±0.94) g;1%钙浓度条件下‘桐棉’植株的总生物量、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等指标均是7个不同水平钙浓度处理中的最小值,分别为:(10.24±0.81) g,(3.92±0.39) g,(3.05±0.39) g和(3.28±0.13) g。钙浓度为100%和150%的2个试验处理中,‘桐棉’植株在65天左右出现花蕾;钙浓度为1%、10%和300%的3个试验处理中‘桐棉’植株均未出现花蕾。本研究充分证明Hoagland营养液配方中的钙矿质营养元素浓度比较适合木本观赏植物‘桐棉’的生长发育,钙浓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桐棉’植株的前期营养器官生长和后期向生殖生长阶段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00.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Nitrogen (N) and Potassium (K) at vegetative and flowering stages were evaluated to optimizing their levels for high quality performance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cv. ‘Mother Teresa’ grown in soilless media mixture (cocopeat:perlite:vermiculite = 3:1:1) in a non-recovery drip hydroponic system. The treatments consisted of five nutrient solution concentrations (NSC), having N (50, 100, 150, 200 and 250 ppm) and K levels (40, 80, 120, 160 and 200 ppm) during vegetative stage, whereas during reproductive stage, the N and K levels were 40, 80, 120, 160 and 200 ppm, and 60, 110, 160, 210 and 260 ppm, respectively. The performance of chrysanthemum improved with increasing levels of N-K concentration. The nutrient concentration (NSC-V) of N250 + K200 during vegetative and N200 + K260 during reproductive stage produced highest (153) number of flowers, plant height (31.5 cm), plant canopy (35 cm) and flower sprays (21) per plant proved to be the best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